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苏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百零三章帮手
城外大地主梁善民,是此处头等殷实人家,有溪谷两边稍微平坦些的两百亩田,不过肥实程度没法和可龙里苏家后山池塘边那两百亩比,年成好的时候,亩产能有小三百斤,就算了不得了。
不过员外还有好几大片山林,主要是竹子杂木,还有一片柑橘林。
如今柑橘也卖不出去,林子就成了鸡圈,树冠高,还带刺,是完美的防空体系,小鸡们在树下不怕猛禽扑击,跑来跑去非常健康。
梁员外的学问止于《论语》,不过有个儿子如今在利州读书,听闻苏探花苏偶像成了家乡知州,兴奋得连夜收拾行囊,连滚带爬地赶了回来。
见到一身苎麻夏衫的苏油,小梁觉得幸福得都快炸了,深深施礼:“后学梁景芝,拜见探花贤良苏大人。”
如今“大人”这个称呼一般还不能乱叫,大多是在行文里称呼家中父亲用的,宋人有笔记说道在官场用这个称呼,会招来骇笑侧目。
但是那也只是某一人的说法,既然提到了,恰恰说明有人在用。
其实苏油在宋人笔记中,是见过“大人”的称呼的。
比如梅尧臣逝世,闾里就相互打听:“兹坊所居大人谁邪?何致客之多也!”
因此说宋人不称大人,那是发帖人读书未广,然后大家就以讹传讹。
至少百姓士绅对官员称大人,一点毛病都没有,为民父母嘛。
不过梁景芝二十多岁的人,用这个称呼叫苏油,让苏油觉得很滑稽:“小梁员外无需如此,你我世兄相称便好。”
老梁员外赶紧朝屋里招呼:“探花郎光降,贫家真是蓬荜生辉。赶紧上厅中饮茶。”
苏油笑道:“叨扰员外了。”
家中估计是难得来一个这么尊贵的客人,不光内眷,宗族,就连四方百姓都赶了过来。
见过文曲星,这是可以可以摆一辈子的龙门阵的!
梁员外非常尴尬:“乡里人没见过世面,让探花郎见笑了。”
苏油招呼一个胆大些的小孩过来,在院子里拖了根凳子坐下,取来一节藤条,三绕两绕绕编成一个漂亮的藤球,取出折刀截断多余的藤丝,往地上一掷,藤球便弹了起来。
苏油拍了几下,然后将藤球交给小孩:“拿去玩吧。”
小孩开心坏了,接过藤球往外跑,跑了两步又跑回来,说了一声:“谢谢探花哥哥!”然后又转身招呼小伙伴们跑人群外边玩去了。
这一手一亮,所有乡亲们都咧嘴笑了,原来探花郎还是农活里边的行家,能编这样的藤球的人,那家中箩筐簸箕是不用另叫篾匠了!
苏油招呼几位乡老坐下,笑道:“苏油也是乡下长大的,小时候还淘气着呢,没少让家中长辈头痛。”
小梁员外就对周围人介绍:“小苏探花六岁时便能自食其力了,还收留了几十位孤童。”
一位乡老就不信:“这咋个得行哟?”
苏油笑道:“那是因为眉山码头热闹,我便带着孩子们抓鱼,然后在码头卖鱼,卖豆花饭与行人,用每日浮利,养活自己。”
“听说以前夔州码头也是非常热闹是吧?”
乡老们就点头:“那得是……四五十年前的事情了,后来峡里山塌路断,上边是滟滪堆,下边是新滩,水陆难行,我们就被关在了这里边。”
“所幸夔州气候温润,周围山上地多,娃子们春天上山烧畲田,种点豆麦,日子还是过得去的。”
苏油看了看周围农人褴褛的衣裳,这还叫过得去,华夏民族百姓忍耐力,实在是有些惊人。
山下的人家日子都过成了这样,山上的那些,只怕是更加不能看。
关心了一下农时生计,问了问往年的产量,最后在心里对夔州的经济水平有了一个谱——瓜菜顶上半年粮,外加老天给力的话,能够解决基本温饱。
就这还是最好过的区域最好过的一帮人,天下最穷处,不是瞎说的。
唯一的安慰,是梁员外家柑橘园里的肥鸡和自酿米酒味道很好,据梁员外说家中米酒酿造时加了一种当地所产的叫刺梨的植物果实,米酒回味无穷。
下乡送过一次温暖,吃了人家一只肥鸡,苏油开始清算计簿,收敛仓储。
一年五十贯公使钱,前任自己都过得苦逼,一枚嘉... -->>
第三百零三章帮手
城外大地主梁善民,是此处头等殷实人家,有溪谷两边稍微平坦些的两百亩田,不过肥实程度没法和可龙里苏家后山池塘边那两百亩比,年成好的时候,亩产能有小三百斤,就算了不得了。
不过员外还有好几大片山林,主要是竹子杂木,还有一片柑橘林。
如今柑橘也卖不出去,林子就成了鸡圈,树冠高,还带刺,是完美的防空体系,小鸡们在树下不怕猛禽扑击,跑来跑去非常健康。
梁员外的学问止于《论语》,不过有个儿子如今在利州读书,听闻苏探花苏偶像成了家乡知州,兴奋得连夜收拾行囊,连滚带爬地赶了回来。
见到一身苎麻夏衫的苏油,小梁觉得幸福得都快炸了,深深施礼:“后学梁景芝,拜见探花贤良苏大人。”
如今“大人”这个称呼一般还不能乱叫,大多是在行文里称呼家中父亲用的,宋人有笔记说道在官场用这个称呼,会招来骇笑侧目。
但是那也只是某一人的说法,既然提到了,恰恰说明有人在用。
其实苏油在宋人笔记中,是见过“大人”的称呼的。
比如梅尧臣逝世,闾里就相互打听:“兹坊所居大人谁邪?何致客之多也!”
因此说宋人不称大人,那是发帖人读书未广,然后大家就以讹传讹。
至少百姓士绅对官员称大人,一点毛病都没有,为民父母嘛。
不过梁景芝二十多岁的人,用这个称呼叫苏油,让苏油觉得很滑稽:“小梁员外无需如此,你我世兄相称便好。”
老梁员外赶紧朝屋里招呼:“探花郎光降,贫家真是蓬荜生辉。赶紧上厅中饮茶。”
苏油笑道:“叨扰员外了。”
家中估计是难得来一个这么尊贵的客人,不光内眷,宗族,就连四方百姓都赶了过来。
见过文曲星,这是可以可以摆一辈子的龙门阵的!
梁员外非常尴尬:“乡里人没见过世面,让探花郎见笑了。”
苏油招呼一个胆大些的小孩过来,在院子里拖了根凳子坐下,取来一节藤条,三绕两绕绕编成一个漂亮的藤球,取出折刀截断多余的藤丝,往地上一掷,藤球便弹了起来。
苏油拍了几下,然后将藤球交给小孩:“拿去玩吧。”
小孩开心坏了,接过藤球往外跑,跑了两步又跑回来,说了一声:“谢谢探花哥哥!”然后又转身招呼小伙伴们跑人群外边玩去了。
这一手一亮,所有乡亲们都咧嘴笑了,原来探花郎还是农活里边的行家,能编这样的藤球的人,那家中箩筐簸箕是不用另叫篾匠了!
苏油招呼几位乡老坐下,笑道:“苏油也是乡下长大的,小时候还淘气着呢,没少让家中长辈头痛。”
小梁员外就对周围人介绍:“小苏探花六岁时便能自食其力了,还收留了几十位孤童。”
一位乡老就不信:“这咋个得行哟?”
苏油笑道:“那是因为眉山码头热闹,我便带着孩子们抓鱼,然后在码头卖鱼,卖豆花饭与行人,用每日浮利,养活自己。”
“听说以前夔州码头也是非常热闹是吧?”
乡老们就点头:“那得是……四五十年前的事情了,后来峡里山塌路断,上边是滟滪堆,下边是新滩,水陆难行,我们就被关在了这里边。”
“所幸夔州气候温润,周围山上地多,娃子们春天上山烧畲田,种点豆麦,日子还是过得去的。”
苏油看了看周围农人褴褛的衣裳,这还叫过得去,华夏民族百姓忍耐力,实在是有些惊人。
山下的人家日子都过成了这样,山上的那些,只怕是更加不能看。
关心了一下农时生计,问了问往年的产量,最后在心里对夔州的经济水平有了一个谱——瓜菜顶上半年粮,外加老天给力的话,能够解决基本温饱。
就这还是最好过的区域最好过的一帮人,天下最穷处,不是瞎说的。
唯一的安慰,是梁员外家柑橘园里的肥鸡和自酿米酒味道很好,据梁员外说家中米酒酿造时加了一种当地所产的叫刺梨的植物果实,米酒回味无穷。
下乡送过一次温暖,吃了人家一只肥鸡,苏油开始清算计簿,收敛仓储。
一年五十贯公使钱,前任自己都过得苦逼,一枚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