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冠冕唐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种层次的人事调动,李潼仍然无从置喙,但见黑齿常之由边归朝,也算是升官了,而不是作为罪徒被押解归都,心里也有几分欣慰。
跟李潼有些关系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早前前往麟台闹事的来子珣被入罪、流放海南振州。唐人罪徒流放也有讲究,一竿子打到这么远,基本上也就是不打算再让他活着回来了。比如武承嗣他老子武元爽,就是被流放振州死掉的。
这样一个酷吏,其政治生涯还没有正式开始便被提前画上了句号,一如被弄杀于萌芽中的傅游艺。
但这也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此前肃政台纳新,李潼在那名单中就看到好几个比较熟悉的酷吏名字,如侯思止、霍献可、王弘义之流,只是仍然不见他们的二代目来俊臣。
李潼倒是挺想自己一通瞎折腾,小翅膀一扇直接把来俊臣这家伙给扇没了。
除此之外,好消息也是不少,除了这一次编修礼书举荐诸众之外,李潼王府中第一批府员也都逐渐的走了出来。
八月后制举连场,府佐中张嘉贞、李思文接连中第,虽然是各凭才学,但小小一个王府居然接连两人应举得中,也足令士林侧目。再加上如今少王势头正盛,以至于都邑年轻人们都争入少王门第以求应教。
张嘉贞应第之后,授为汾州司户参军,已经离开王府上任。李潼虽然挺想将府员留在近畿州县,但他眼下在政务方面也乏甚发言权,仅有的一点资源还是要留在要紧处,所以也就放由张嘉贞外出历练。
至于李思文,本身就是一个大官二代,甚至无需李潼为其筹谋,便直接担任了麟台校书,同时也继续留事府中,接替张嘉贞担任长史。
至于钟绍京与与史思贞,包括入府不久的苏约,或是时运不济,或是才力所限,则就都落榜了。尽管之后还有科目举行,但几人似乎都有些灰心,不再专心备考。
但就算不应考,他们现在也是不愁出路的。钟绍京被召入麟台担任一个八品主事,毕竟其人笔才雄健,还要超过李潼那仍在苦练的颜体。
史思贞则被塞进了太乐署担任协律郎,也算是得偿所愿,找到了适合自己发挥的地方。
至于苏约则就有些难办,其人本就科举落第,制举又不中,到如今连个出身都没有,即便李潼强举任事,也只能担任一个流外令史。
既然如此,在征求其人意见之后,李潼索性将之塞进了少府尚方监担任一个管理匠户的流外典事,也方便监守自盗、从官家掏点技术人才出来。
王府司马王仁皎,则被疏通关节,吏部铨选之后外放担任神都郊县偃师尉。之所以将一点资源投放在王仁皎身上,就在于王仁皎本就出身关中府兵,与流亡两京之间的那些军户流人们不乏共同话题,这对故衣社的初期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至于桓彦范,则托他姑姑太平公主的关系,搞到了右金吾卫担任兵曹参军。用太平公主的话说,戏坊设在城外,总要有亲信之众负责看顾,于是桓彦范便光荣就任那仍在建设的戏坊保安大队长。
有出自然自然有入,除了补入王府的韦安石等人之外,李潼在崇文馆还搞到一个大大的惊喜,那就是开元名将李祎。
李唐宗室虽然泰半凋零,但也有例外,除了李潼一家逆流而上之外,还有一家也终于等来了属于他们的春天,那就是吴王李恪的子孙们。
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弄权搞死了李恪,虽然长孙无忌倒台后,高宗李治追封李恪,但仍然没有赦免李恪的儿子们,反而拉了远支李孝恭的孙子继承李恪的爵位。
一直等到高宗也凉了,武后临朝,李恪的儿孙们才得到赦免,返回时局之中,各自任事。由此也可见武则天也不是与李家天生有仇,关键你得记吃记打。
比如李恪的长子李仁就任外州刺史,颇有事绩,再加上积极献瑞,甚至李潼在礼部还过手几份,所以也是大得神皇欢心,不独爵位提升为县公,更获殊荣赐名李千里。
李祎是李恪三子李琨的儿子,与李潼年纪相仿,其父在外州担任刺史,而他则留在崇文馆进学。
原本李潼看多时流,对于那些历史名人已经不怎么感冒了,可是在崇文馆见到李祎后,一颗心又悸动起来,聊着聊着便把李祎聊到了他的王府,接替王仁皎担任王府司马,要把这个小马驹调教起来。
这样的日子,繁忙且充实,不时还有小惊喜,本来也是舒心。
可是九月下旬某日退朝之后,在陪他奶奶吃饭的时候,武则天一句话又让李潼忐忑起来,他奶奶居然让他去见见他四叔李旦,问问十月龙门典礼有没有什么文物仪轨的特殊要求。
种层次的人事调动,李潼仍然无从置喙,但见黑齿常之由边归朝,也算是升官了,而不是作为罪徒被押解归都,心里也有几分欣慰。
跟李潼有些关系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早前前往麟台闹事的来子珣被入罪、流放海南振州。唐人罪徒流放也有讲究,一竿子打到这么远,基本上也就是不打算再让他活着回来了。比如武承嗣他老子武元爽,就是被流放振州死掉的。
这样一个酷吏,其政治生涯还没有正式开始便被提前画上了句号,一如被弄杀于萌芽中的傅游艺。
但这也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此前肃政台纳新,李潼在那名单中就看到好几个比较熟悉的酷吏名字,如侯思止、霍献可、王弘义之流,只是仍然不见他们的二代目来俊臣。
李潼倒是挺想自己一通瞎折腾,小翅膀一扇直接把来俊臣这家伙给扇没了。
除此之外,好消息也是不少,除了这一次编修礼书举荐诸众之外,李潼王府中第一批府员也都逐渐的走了出来。
八月后制举连场,府佐中张嘉贞、李思文接连中第,虽然是各凭才学,但小小一个王府居然接连两人应举得中,也足令士林侧目。再加上如今少王势头正盛,以至于都邑年轻人们都争入少王门第以求应教。
张嘉贞应第之后,授为汾州司户参军,已经离开王府上任。李潼虽然挺想将府员留在近畿州县,但他眼下在政务方面也乏甚发言权,仅有的一点资源还是要留在要紧处,所以也就放由张嘉贞外出历练。
至于李思文,本身就是一个大官二代,甚至无需李潼为其筹谋,便直接担任了麟台校书,同时也继续留事府中,接替张嘉贞担任长史。
至于钟绍京与与史思贞,包括入府不久的苏约,或是时运不济,或是才力所限,则就都落榜了。尽管之后还有科目举行,但几人似乎都有些灰心,不再专心备考。
但就算不应考,他们现在也是不愁出路的。钟绍京被召入麟台担任一个八品主事,毕竟其人笔才雄健,还要超过李潼那仍在苦练的颜体。
史思贞则被塞进了太乐署担任协律郎,也算是得偿所愿,找到了适合自己发挥的地方。
至于苏约则就有些难办,其人本就科举落第,制举又不中,到如今连个出身都没有,即便李潼强举任事,也只能担任一个流外令史。
既然如此,在征求其人意见之后,李潼索性将之塞进了少府尚方监担任一个管理匠户的流外典事,也方便监守自盗、从官家掏点技术人才出来。
王府司马王仁皎,则被疏通关节,吏部铨选之后外放担任神都郊县偃师尉。之所以将一点资源投放在王仁皎身上,就在于王仁皎本就出身关中府兵,与流亡两京之间的那些军户流人们不乏共同话题,这对故衣社的初期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至于桓彦范,则托他姑姑太平公主的关系,搞到了右金吾卫担任兵曹参军。用太平公主的话说,戏坊设在城外,总要有亲信之众负责看顾,于是桓彦范便光荣就任那仍在建设的戏坊保安大队长。
有出自然自然有入,除了补入王府的韦安石等人之外,李潼在崇文馆还搞到一个大大的惊喜,那就是开元名将李祎。
李唐宗室虽然泰半凋零,但也有例外,除了李潼一家逆流而上之外,还有一家也终于等来了属于他们的春天,那就是吴王李恪的子孙们。
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弄权搞死了李恪,虽然长孙无忌倒台后,高宗李治追封李恪,但仍然没有赦免李恪的儿子们,反而拉了远支李孝恭的孙子继承李恪的爵位。
一直等到高宗也凉了,武后临朝,李恪的儿孙们才得到赦免,返回时局之中,各自任事。由此也可见武则天也不是与李家天生有仇,关键你得记吃记打。
比如李恪的长子李仁就任外州刺史,颇有事绩,再加上积极献瑞,甚至李潼在礼部还过手几份,所以也是大得神皇欢心,不独爵位提升为县公,更获殊荣赐名李千里。
李祎是李恪三子李琨的儿子,与李潼年纪相仿,其父在外州担任刺史,而他则留在崇文馆进学。
原本李潼看多时流,对于那些历史名人已经不怎么感冒了,可是在崇文馆见到李祎后,一颗心又悸动起来,聊着聊着便把李祎聊到了他的王府,接替王仁皎担任王府司马,要把这个小马驹调教起来。
这样的日子,繁忙且充实,不时还有小惊喜,本来也是舒心。
可是九月下旬某日退朝之后,在陪他奶奶吃饭的时候,武则天一句话又让李潼忐忑起来,他奶奶居然让他去见见他四叔李旦,问问十月龙门典礼有没有什么文物仪轨的特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