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穿越之帝王传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51章 先帝托梦
返回之时,文天祥全玖等人极力劝说我调来会稽厢军护送,我毫不犹豫地加以拒绝,厢军的战斗力我是根本不会相信,也许连后世的民团都不如,况且我也不相信蒙古人会做同样的事情。
尽管我没见过印天涯,但我从袁棘的言谈中能够感觉到,这是个世外高人,这些所谓的高人大都有种傲气,也即是高人之风范,一击不中,绝不会使用同样的方法做第二次。
咸淳元年第一个朝会日。
我和堂上所有大臣相互道贺,共祝大宋在这咸淳元年里风调雨顺。
随后,我眼睛瞟过,也不管众人脸上的一团喜气,突然脸色一冷:“朕和全妃去会稽省亲,路上竟然遭到了蒙古人的袭击,看来朝中有人想见到朕出事吧。”
这些大臣们基本上都听说了我的这次遇刺,纷纷低下头,沉默无语。
我提高声音继续道:“还好,朕乃天命所归,避过此劫。”
那礼部尚书马廷鸾见无人说话便出班奏道:“陛下,此事多有蹊跷,一是时间问题,我朝与蒙古来往一趟至少需要半月以上;二是这么多人同时进入到我朝境内,视我朝边境如空白,臣请陛下下令,着刑部严查,以绝后患。”
我点点头看着贾似道说:“准奏,师臣,此事就由你会同刑部来处理吧。”
贾似道似笑非笑道:“是,臣领旨。”
“陛下,此举不妥。”这时,大臣中闪出一人道,“臣朱貔孙有本。”
朱貔孙,时任右谏议大夫。
“朱爱卿请讲。”
“陛下,按我朝律法,凡牵涉皇室事件,当由皇上或皇上指派之皇室宗亲亲率刑部审理,其余大臣一概不允许参与其中,是以臣以为贾大人于此事不妥。”
老臣江万里也出班奏道:“臣江万里附议,朱大人之言符合我朝律法。”
一时间,不少谏议大夫,监察御史纷纷出班上奏支持朱貔孙。
我斜眼扫视贾似道,但见其不慌不忙,目光稍稍右移,其身旁的大臣中书令翁应龙立即出班奏道:“陛下,臣翁应龙有本上奏。”
宋朝后期,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它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中书省中最高官职就是中书令,这中书令本该有两人,分为左右中书令,共同执掌中书省,先帝理宗后期被贾似道改为一人,翁应龙和贾府幕僚廖莹中,同为贾似道的心腹之人。
“翁爱卿,请讲。”
“陛下,朱大人所言虽然合符我朝律法,然凡事皆有时效,祖宗之法虽好,却不可全部照搬,正所谓因时制宜。今陛下刚登龙位,日理万机,依照我朝礼制,咸淳元年正月内需要重新核准朝中三品以上大员,使各院,部,省等府衙能够正常运转,这些方为陛下当下之大事,陛下万不可本末倒置,而宗亲之中并无可选之人,贾大人乃是先帝托孤之重臣,一向忠于我朝,忠于陛下,实为不二之人选,况且我朝仁宗时,也有包拯受皇命审李妃案之先例,等贾大人调查清楚后,向陛下禀报,届时再由陛下定夺即可,陛下三思。”
翁应龙的这番话说得是有理有据,我知道这翁应龙是贾似道的哼哈二将,在中书省担任堂吏时便投靠贾似道,一直颇得其信任。对于此事的最终结果一定是不了了之,我稍事片刻道:“翁爱卿言之有理,此事就这么定了,望师臣早日查清以宽朕心。”
贾似道作揖道:“陛下放心,臣自当尽力。”
... -->>
第51章 先帝托梦
返回之时,文天祥全玖等人极力劝说我调来会稽厢军护送,我毫不犹豫地加以拒绝,厢军的战斗力我是根本不会相信,也许连后世的民团都不如,况且我也不相信蒙古人会做同样的事情。
尽管我没见过印天涯,但我从袁棘的言谈中能够感觉到,这是个世外高人,这些所谓的高人大都有种傲气,也即是高人之风范,一击不中,绝不会使用同样的方法做第二次。
咸淳元年第一个朝会日。
我和堂上所有大臣相互道贺,共祝大宋在这咸淳元年里风调雨顺。
随后,我眼睛瞟过,也不管众人脸上的一团喜气,突然脸色一冷:“朕和全妃去会稽省亲,路上竟然遭到了蒙古人的袭击,看来朝中有人想见到朕出事吧。”
这些大臣们基本上都听说了我的这次遇刺,纷纷低下头,沉默无语。
我提高声音继续道:“还好,朕乃天命所归,避过此劫。”
那礼部尚书马廷鸾见无人说话便出班奏道:“陛下,此事多有蹊跷,一是时间问题,我朝与蒙古来往一趟至少需要半月以上;二是这么多人同时进入到我朝境内,视我朝边境如空白,臣请陛下下令,着刑部严查,以绝后患。”
我点点头看着贾似道说:“准奏,师臣,此事就由你会同刑部来处理吧。”
贾似道似笑非笑道:“是,臣领旨。”
“陛下,此举不妥。”这时,大臣中闪出一人道,“臣朱貔孙有本。”
朱貔孙,时任右谏议大夫。
“朱爱卿请讲。”
“陛下,按我朝律法,凡牵涉皇室事件,当由皇上或皇上指派之皇室宗亲亲率刑部审理,其余大臣一概不允许参与其中,是以臣以为贾大人于此事不妥。”
老臣江万里也出班奏道:“臣江万里附议,朱大人之言符合我朝律法。”
一时间,不少谏议大夫,监察御史纷纷出班上奏支持朱貔孙。
我斜眼扫视贾似道,但见其不慌不忙,目光稍稍右移,其身旁的大臣中书令翁应龙立即出班奏道:“陛下,臣翁应龙有本上奏。”
宋朝后期,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它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中书省中最高官职就是中书令,这中书令本该有两人,分为左右中书令,共同执掌中书省,先帝理宗后期被贾似道改为一人,翁应龙和贾府幕僚廖莹中,同为贾似道的心腹之人。
“翁爱卿,请讲。”
“陛下,朱大人所言虽然合符我朝律法,然凡事皆有时效,祖宗之法虽好,却不可全部照搬,正所谓因时制宜。今陛下刚登龙位,日理万机,依照我朝礼制,咸淳元年正月内需要重新核准朝中三品以上大员,使各院,部,省等府衙能够正常运转,这些方为陛下当下之大事,陛下万不可本末倒置,而宗亲之中并无可选之人,贾大人乃是先帝托孤之重臣,一向忠于我朝,忠于陛下,实为不二之人选,况且我朝仁宗时,也有包拯受皇命审李妃案之先例,等贾大人调查清楚后,向陛下禀报,届时再由陛下定夺即可,陛下三思。”
翁应龙的这番话说得是有理有据,我知道这翁应龙是贾似道的哼哈二将,在中书省担任堂吏时便投靠贾似道,一直颇得其信任。对于此事的最终结果一定是不了了之,我稍事片刻道:“翁爱卿言之有理,此事就这么定了,望师臣早日查清以宽朕心。”
贾似道作揖道:“陛下放心,臣自当尽力。”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