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寒门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trong>翰林院是一个“敦本务实,以眇眇之身,任天下之重,预养其所有为”的地方,转眼之间两年时间匆匆而过,然而这两年多来王家和的成长也是巨大的。
半年前杨继宗上言《论时政疏》,直接点明世家势大、宗室骄恣、边备未修、财用大亏等四大大周弊端,其中主要争对世家权势问题进行深刻的批判,直言应该削弱世家权力使其归于中央所有,皇帝下达的诏令和政策都要落到实处,世家无权干涉,说白了就是要皇帝□□。
本来这就是篇拍马屁的文章,杨继宗是想说出晋元帝心坎里的话,希望圣上能对他另眼相看从此平步青云,然而本来应该是很普通的奏章却引发两大派系彻底爆发了战争。
当官的身上都是或多或少有点不妥,于是晋元帝上朝时不是这个官员被举报收受贿赂,就是那个官员强抢土地擅盖行居别院,朝堂上整天乌烟瘴气、争斗不休。
晋元帝以此作为良机,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罢官的罢官,砍头的砍头,等两大派系的官员回过神来时陡然发现朝堂上的官员面貌已经换了一小半,可以说这次争斗最终落得个两败俱伤的结果,鹬蚌相争渔人获利,世家大伤元气,晋元帝对朝堂的掌控更加紧密。
作为直接原因的杨继宗,立马就成了世家官员口诛笔伐的对象,晋元帝顺水推舟直接将他罢免,并言及永不录用,一个拥有大好前程的青年就这样泯灭于众人。
做着升官美梦的杨继宗怎么也没想到不过是一篇小小的文章怎么会引起如此大的动荡,以往也有官员上书过类似的文章,即使没有青云直上也不会落得个前程尽毁的下场。
晋元帝坐拥大周江山,早就对世家不满,他的手中早已掌握了不少世家官员的把柄,但令他心惊的是,在紫衣暗卫的调查中不少寒门官员与世家在暗地里勾结,明面上敌对实际却是一唱一和的唱大戏。
不听话的狗晋元帝也不愿意再要,索性借助杨继宗的文章推波助澜,趁机清除异己收归世家权力,至于杨继宗此人,若不是他一朝得志竟敢收受贿赂弄出人命官司,晋元帝保他一二也是无妨。
除了世家之外最有权势的就是国公府了,而今的四大国公府中,镇国公因为当年中计而伤了根基只能养伤在家,后辈子孙文不成武不就,成日里靠着祖辈蒙荫吃喝玩乐,已呈后继无人之势。
辅国公家只有一个病弱的儿子,出生起就在吃药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一命呜呼,除此之外其余的都是女儿,虽说靠着联姻拉近了与世家的联系,但长此以往必是衰败之势。
护国公府倒是四世同堂,但是护国公早就闲赋在家多年不问世事,嫡长子虽然早就成家,但他只管经商不愿入仕,庶子不管是否有读书的天赋,在嫡子为尊的国公府中丝毫没有出头之日。
定国公府只有李承景身居高位,李固言明面上只能是官场失意云游在外的学子,这其中潜藏着不为人知的隐情,当年定国公府遭遇横祸,风雨飘摇之际旁系落进下石意图取代嫡支,李承景不得已远离汴京告别家人踏上了杀伐之路,当时镇国公设陷阱想置他于死地,虽然他最后反将一军但仍然伤了身体。
后来随着李承景的名声越来越大,晋元帝得知边关百姓只知定国公而不知皇帝,觉得他功高盖主从而起了猜忌之心,李承景自伤根基让宫中太医查看得了一个子嗣艰难的判定,后又主动移交兵符一心留在汴京这才打消晋元帝的杀心。
李固言有贤相之才,然而晋元帝好不容易打压了一个李承景怎么可能再捧起一个李固言,但他又舍不得李氏兄弟的才能手段,于是将禁卫军统领一职交与李承景,让李固言掌大周的紫衣暗卫,为他清查官员处置绊脚石。
李家世代忠君,李承景与李固言从小就被灌输忠君之道,眼看晋元帝如此行事,即使猜到了里面的用心,两人也丝毫生不起不忠之意,作为定国公府唯一的女娃,李修容生来就是肆意飞扬的性子,即使在傅家寄人篱下的时候她也从未吃过亏。
两年前李修容刚回汴京,不久她的大哥就私下里和她说晋元帝有意纳她为妃,半个月后她就在惊诗会上伤了出言不逊的辅国公家的小姐,后来凡事上来找茬出言无理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吃过她的鞭子,过了不久她的名声就传遍了汴京,这样一来,爱惜羽毛的晋元帝怎么可能纳一个德行有亏的女子为妃。
然而让晋元帝眼睁睁的看着李修容嫁与世家弟子是绝不可能的,于是才有了指婚一说,只有把李修容的婚姻权利捏在自己的手中,他才能安心重用李家兄弟,后来李承景提出将李修容指给寒门子弟,晋元帝权衡过后便也同意了。
李承景不能有子嗣,李固言明面上只是一个官场失意出外游历的学子,李修容嫁与寒门成为外嫁女就不算李家的人,这样一来定国公府后继无人名存实亡,达到了削权的目的。
如今的朝堂几乎可以说是晋元帝的一言堂,尽管世家仍然掌控着一部分的势力,... -->>
</strong>翰林院是一个“敦本务实,以眇眇之身,任天下之重,预养其所有为”的地方,转眼之间两年时间匆匆而过,然而这两年多来王家和的成长也是巨大的。
半年前杨继宗上言《论时政疏》,直接点明世家势大、宗室骄恣、边备未修、财用大亏等四大大周弊端,其中主要争对世家权势问题进行深刻的批判,直言应该削弱世家权力使其归于中央所有,皇帝下达的诏令和政策都要落到实处,世家无权干涉,说白了就是要皇帝□□。
本来这就是篇拍马屁的文章,杨继宗是想说出晋元帝心坎里的话,希望圣上能对他另眼相看从此平步青云,然而本来应该是很普通的奏章却引发两大派系彻底爆发了战争。
当官的身上都是或多或少有点不妥,于是晋元帝上朝时不是这个官员被举报收受贿赂,就是那个官员强抢土地擅盖行居别院,朝堂上整天乌烟瘴气、争斗不休。
晋元帝以此作为良机,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罢官的罢官,砍头的砍头,等两大派系的官员回过神来时陡然发现朝堂上的官员面貌已经换了一小半,可以说这次争斗最终落得个两败俱伤的结果,鹬蚌相争渔人获利,世家大伤元气,晋元帝对朝堂的掌控更加紧密。
作为直接原因的杨继宗,立马就成了世家官员口诛笔伐的对象,晋元帝顺水推舟直接将他罢免,并言及永不录用,一个拥有大好前程的青年就这样泯灭于众人。
做着升官美梦的杨继宗怎么也没想到不过是一篇小小的文章怎么会引起如此大的动荡,以往也有官员上书过类似的文章,即使没有青云直上也不会落得个前程尽毁的下场。
晋元帝坐拥大周江山,早就对世家不满,他的手中早已掌握了不少世家官员的把柄,但令他心惊的是,在紫衣暗卫的调查中不少寒门官员与世家在暗地里勾结,明面上敌对实际却是一唱一和的唱大戏。
不听话的狗晋元帝也不愿意再要,索性借助杨继宗的文章推波助澜,趁机清除异己收归世家权力,至于杨继宗此人,若不是他一朝得志竟敢收受贿赂弄出人命官司,晋元帝保他一二也是无妨。
除了世家之外最有权势的就是国公府了,而今的四大国公府中,镇国公因为当年中计而伤了根基只能养伤在家,后辈子孙文不成武不就,成日里靠着祖辈蒙荫吃喝玩乐,已呈后继无人之势。
辅国公家只有一个病弱的儿子,出生起就在吃药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一命呜呼,除此之外其余的都是女儿,虽说靠着联姻拉近了与世家的联系,但长此以往必是衰败之势。
护国公府倒是四世同堂,但是护国公早就闲赋在家多年不问世事,嫡长子虽然早就成家,但他只管经商不愿入仕,庶子不管是否有读书的天赋,在嫡子为尊的国公府中丝毫没有出头之日。
定国公府只有李承景身居高位,李固言明面上只能是官场失意云游在外的学子,这其中潜藏着不为人知的隐情,当年定国公府遭遇横祸,风雨飘摇之际旁系落进下石意图取代嫡支,李承景不得已远离汴京告别家人踏上了杀伐之路,当时镇国公设陷阱想置他于死地,虽然他最后反将一军但仍然伤了身体。
后来随着李承景的名声越来越大,晋元帝得知边关百姓只知定国公而不知皇帝,觉得他功高盖主从而起了猜忌之心,李承景自伤根基让宫中太医查看得了一个子嗣艰难的判定,后又主动移交兵符一心留在汴京这才打消晋元帝的杀心。
李固言有贤相之才,然而晋元帝好不容易打压了一个李承景怎么可能再捧起一个李固言,但他又舍不得李氏兄弟的才能手段,于是将禁卫军统领一职交与李承景,让李固言掌大周的紫衣暗卫,为他清查官员处置绊脚石。
李家世代忠君,李承景与李固言从小就被灌输忠君之道,眼看晋元帝如此行事,即使猜到了里面的用心,两人也丝毫生不起不忠之意,作为定国公府唯一的女娃,李修容生来就是肆意飞扬的性子,即使在傅家寄人篱下的时候她也从未吃过亏。
两年前李修容刚回汴京,不久她的大哥就私下里和她说晋元帝有意纳她为妃,半个月后她就在惊诗会上伤了出言不逊的辅国公家的小姐,后来凡事上来找茬出言无理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吃过她的鞭子,过了不久她的名声就传遍了汴京,这样一来,爱惜羽毛的晋元帝怎么可能纳一个德行有亏的女子为妃。
然而让晋元帝眼睁睁的看着李修容嫁与世家弟子是绝不可能的,于是才有了指婚一说,只有把李修容的婚姻权利捏在自己的手中,他才能安心重用李家兄弟,后来李承景提出将李修容指给寒门子弟,晋元帝权衡过后便也同意了。
李承景不能有子嗣,李固言明面上只是一个官场失意出外游历的学子,李修容嫁与寒门成为外嫁女就不算李家的人,这样一来定国公府后继无人名存实亡,达到了削权的目的。
如今的朝堂几乎可以说是晋元帝的一言堂,尽管世家仍然掌控着一部分的势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