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炳辉叶子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一些官话你是很难听懂的。
在几年之前,我的一位朋友由于夫妻分居两地,父母年龄大啦,母亲又多病,腿脚不便,无人照料,老婆也怀孕了,实在没有办法,他就想到了咱们的父母官。他把他的实际情况向领导同志汇报,希望能得到父母官的帮助,看能否解决他们夫妻分居两地的实际困难?只见父母官旁若无人,态度漠然,不时地以“哼”“啊”表示他在听。至于听到什么,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清。至于问题解不解决,落实不落实,他是既不过问,也不感兴趣。实在推不了的,则以过后“研究研究”为托辞敷衍一下了事。可你也别自以为就听懂了,自作聪明地去“烟酒烟酒”那样,你的事就铁板钉钉地完了。告诉你,这年头,谁还缺你那点烟酒?说“研究研究”也就是告诉你,你的事不会再有下文了,如果你真想办成功,必须另找“门路”这,你懂否?还“烟酒烟酒”呢?太小看我们当官的啦!
实际上,用“官话”来指称一些官员们特有的话语系统,最早是从清朝雍正皇帝时开始流传的。雍正六年,有一批广东、福建籍的地方官被召见,但南方官员的粤语和闽语令皇帝在听完一番冗长的汇报之后一无所知。雍正敏锐地发现,如果老百姓连官员的语言都听不懂,何谈治理。于是,他颁布规定:生童举监,要在八年内学会“官话”否则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做官问案,不准用乡音土语。自此之后,卷着舌头、操有各地方言余音的“官话”成为官场上一道独特的景观。而普通民众也将官员们这种独特的语话系统称为“打官话”显然“打官话”最初的目的是让治下的民众能够听得懂,以便于治理;上下级能够沟通,以提高行政的效率。但“官话”的演进并没有按照推行者最初设计的轨道运行。至少到了清末“官话”已经成为泛指那些明面里冠冕堂皇,实际上却从不实行的规则。再到了近代,它几乎和千篇一律、空洞无物、相互推诿甚至言不由衷成为同义词。
现在某些领导打的官腔,有好多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颐指气使,酸文假醋,而是毛泽东同志讽刺的那种说话不看对象、不讲求实际效果。我们常见一些领导跑到基层,不管这个地方的实际,不管人家爱听不爱听、听得懂听不懂,国际国内、行情大势、辨证统一,猛侃一通,看看时间差不多了,长叹一声“落后啊,同志们,得抓紧”收尾。面对的是基层干部和老百姓,通篇却没有几句能让基层干部开窍和老百姓关心的话,更谈不到感情了,说完了随着掌声一齐拍没。这不是讨厌的官腔又是什么?
很多人喜欢说欢迎你常来“指导指导”首先,你别期望有谁对你说“请你指导指导”虽然他是你的“公仆”其次,你若有幸见到一个人邀另一个人来“指导指导”那你就要明白,这两个人都是“领导”仅仅明白这一点还不够,关键的是你不要以为一个领导真是邀请另一个领导去指导工作。领导请领导去“指导指导”不过是说:到我那去玩吧,钓钓鱼打打牌跳跳舞,吃喝玩乐都由我来“安排”临走还会有土特产(也许并不一定真是“土特产”)。
花老百姓的血汗钱请客送礼,官话说“联络感情”、“争取资金”、“争取项目”总之,都是为百姓做事。普通老百姓失业要“战胜困难,自强自立”某些干部子女到实惠的部门上班是“组织安排”、“工作需要”如此官话越多,老百姓流的汗就越多;如此官话越响,老百姓的苦就越多。
60年前,毛泽东就指斥“官话”不负责任,到处害人。直到今天,这种状况仍然没有改变。“官话”就像官场上的一种遗传疾病,挥之不去。2004年在江苏南通召开的“首届世界大城市高层论坛”上,中国市长们的表现就遭到了媒体的非议,参加会议的记者随后在文章中列举了这些官员们讲话的三大特点:第一,说话让人听不懂。这些市长在说话时,不但有非常浓厚的、难以辨听的地方方言,而且语速非常快;第二,中国市长发言时不讲场合,千篇一律,用的全是国内政... -->>
有一些官话你是很难听懂的。
在几年之前,我的一位朋友由于夫妻分居两地,父母年龄大啦,母亲又多病,腿脚不便,无人照料,老婆也怀孕了,实在没有办法,他就想到了咱们的父母官。他把他的实际情况向领导同志汇报,希望能得到父母官的帮助,看能否解决他们夫妻分居两地的实际困难?只见父母官旁若无人,态度漠然,不时地以“哼”“啊”表示他在听。至于听到什么,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清。至于问题解不解决,落实不落实,他是既不过问,也不感兴趣。实在推不了的,则以过后“研究研究”为托辞敷衍一下了事。可你也别自以为就听懂了,自作聪明地去“烟酒烟酒”那样,你的事就铁板钉钉地完了。告诉你,这年头,谁还缺你那点烟酒?说“研究研究”也就是告诉你,你的事不会再有下文了,如果你真想办成功,必须另找“门路”这,你懂否?还“烟酒烟酒”呢?太小看我们当官的啦!
实际上,用“官话”来指称一些官员们特有的话语系统,最早是从清朝雍正皇帝时开始流传的。雍正六年,有一批广东、福建籍的地方官被召见,但南方官员的粤语和闽语令皇帝在听完一番冗长的汇报之后一无所知。雍正敏锐地发现,如果老百姓连官员的语言都听不懂,何谈治理。于是,他颁布规定:生童举监,要在八年内学会“官话”否则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做官问案,不准用乡音土语。自此之后,卷着舌头、操有各地方言余音的“官话”成为官场上一道独特的景观。而普通民众也将官员们这种独特的语话系统称为“打官话”显然“打官话”最初的目的是让治下的民众能够听得懂,以便于治理;上下级能够沟通,以提高行政的效率。但“官话”的演进并没有按照推行者最初设计的轨道运行。至少到了清末“官话”已经成为泛指那些明面里冠冕堂皇,实际上却从不实行的规则。再到了近代,它几乎和千篇一律、空洞无物、相互推诿甚至言不由衷成为同义词。
现在某些领导打的官腔,有好多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颐指气使,酸文假醋,而是毛泽东同志讽刺的那种说话不看对象、不讲求实际效果。我们常见一些领导跑到基层,不管这个地方的实际,不管人家爱听不爱听、听得懂听不懂,国际国内、行情大势、辨证统一,猛侃一通,看看时间差不多了,长叹一声“落后啊,同志们,得抓紧”收尾。面对的是基层干部和老百姓,通篇却没有几句能让基层干部开窍和老百姓关心的话,更谈不到感情了,说完了随着掌声一齐拍没。这不是讨厌的官腔又是什么?
很多人喜欢说欢迎你常来“指导指导”首先,你别期望有谁对你说“请你指导指导”虽然他是你的“公仆”其次,你若有幸见到一个人邀另一个人来“指导指导”那你就要明白,这两个人都是“领导”仅仅明白这一点还不够,关键的是你不要以为一个领导真是邀请另一个领导去指导工作。领导请领导去“指导指导”不过是说:到我那去玩吧,钓钓鱼打打牌跳跳舞,吃喝玩乐都由我来“安排”临走还会有土特产(也许并不一定真是“土特产”)。
花老百姓的血汗钱请客送礼,官话说“联络感情”、“争取资金”、“争取项目”总之,都是为百姓做事。普通老百姓失业要“战胜困难,自强自立”某些干部子女到实惠的部门上班是“组织安排”、“工作需要”如此官话越多,老百姓流的汗就越多;如此官话越响,老百姓的苦就越多。
60年前,毛泽东就指斥“官话”不负责任,到处害人。直到今天,这种状况仍然没有改变。“官话”就像官场上的一种遗传疾病,挥之不去。2004年在江苏南通召开的“首届世界大城市高层论坛”上,中国市长们的表现就遭到了媒体的非议,参加会议的记者随后在文章中列举了这些官员们讲话的三大特点:第一,说话让人听不懂。这些市长在说话时,不但有非常浓厚的、难以辨听的地方方言,而且语速非常快;第二,中国市长发言时不讲场合,千篇一律,用的全是国内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