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问鼎记(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娘子请了。”
婆婆慈祥一笑:“真是一对玉人,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小娘子,你家官人眉目俊朗,谈吐有清贵之气,以后必定大富大贵。你是有福的人。”
连若涵俏脸一红:“老人家,他不是我家官人,只是友人。”
“友人?”婆婆上下打量夏祥几眼,又以一副过来人的口吻语重心长地说道,“我说小娘子,不是我多嘴,这么好的郎君,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到了。我识人无数,长了一双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小郎君非同寻常。”
“老人家,你从哪里看出他非同寻常了?”连若涵很是惊奇,一个普通的船家,怎会一眼看出夏祥并非常人?莫非她是隐藏在民间的高人?
夏祥见连若涵信以为真,不由得笑了:“船家不过是见我面善,随口一说,你却信了,连小娘子,你也太过轻信于人了。”
婆婆却不满地说道:“小郎君,你当我是信口开河不是?你却错了,我不是乱说话的人,也不会为了讨几文赏钱去夸客官。我说的是真心话,这位小郎君天庭饱满,双眼有神,浓眉大眼,耳轮圆润,一看就是富贵之相。而且小郎君举止谈吐,很有儒雅之气,又龙行虎步,是出将入相的大人物。”
“哈哈……”夏祥哈哈大笑,随手扔出一两银子,“多谢婆婆美言,日后我若是真富贵了,肯定不会忘记婆婆今日的赞美。”
说是不要赏钱,婆婆却身手敏捷地接过银子,喜笑颜开:“看,我没说错吧?小郎君出手大方,为人豪爽,以后想不富贵都难。快,快吃饭了,要不饭菜就凉了。”
连若涵哑然失笑,原来婆婆还真是为了赏钱,她不由得摇了摇头,心想,夏祥从京城到县城,从高官到百姓,应付自如,倒还真是一个奇才。不过她还是忍不住暗中又打量夏祥几眼,心中奇怪,夏祥儒雅之气倒是有了,龙行虎步却没看出来,倒是走路确实四平八稳。
船家却是摇头叹息一声:“娘子,我说过多少次了,我们只当船公也够吃穿了,虽然不种地没有了收成,也饿不死,不必再向客官讨要赏钱。”
婆婆唯恐夏祥收回赏钱,忙将银子收了起来:“你一个老汉懂得什么?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就凭你摇船,一天赚不了几文,吃穿是刚刚够用,万一有个病有个灾的,可怎么办?这位客官是富贵之人,一两银子不过是皮毛,对我们来说却是省吃俭用半年的家用了。”
夏祥和连若涵坐下吃饭,令儿在一旁侍候。
烙饼虽不精致,却是传统手法烙制,
油不多,却香味扑鼻,夏祥吃得不亦乐乎,又夹了几根咸菜,更是赞不绝口:“不错,美味无比。”
连若涵小声笑道:“别忘了你是堂堂的一县之尊,一张烙饼就如此满足?”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夏祥大口咬了一口饼,又喝了一口粥,放下筷子,问船家,“船家,为什么不种地了?”
此时天色已然完全黑了下来,远处黑黑的一片,看不分明,却依稀可见是树林、农田,再远处是高大的城门,城门之上,灯火通明。
船家开始掉头,说道:“客官,再往前就离县城越来越远了……本来我家里还有十几亩地,土地也非常肥沃,每年收成还不错。前年大旱,颗粒无收,还好大前年的收成足,多吃一年也不成问题。官府出面说,可以从官府借贷种粮或是青苗,待来年有了收成,再按收息二分结算……”
夏祥暗暗点头,此法名为新法,正是候平磐力推的改革措施之一,也是他之所以被皇上重用的倚仗。新法本意是百姓不用增加赋税而国库充足,在各地由官府出面修建粮仓储粮,可以在丰年时适当抬高价格籴米,防止谷贱伤农;在荒年适量降低价格粜米,平抑物价,拯济百姓,防止谷贵死农。
夏祥一路从京城南下,途经几个州县,见过大片荒芜的田地以及流离失所的农户,对候相公的新法在民间的推行有了更强烈而直观的认识。
平心而论,夏祥对新法的推行并不赞成,尤其是新法自推行以来,支持新法者被候相公视为同党,反对新法者被列入异类,同党升迁,异类贬谪,一时朝堂上下党同伐异,围绕新法分裂为支持者和反对者两大阵营。两大阵营互相攻击,各自为政,导致朝堂之上一片混乱,就连皇上也压制不住两派争吵不休的声音。
后来皇上病重,不理朝政之后,三王爷代持朝政,和候平磐联手,大刀阔斧地打击反对新法的官员。全盘反对者,直接罢官;部分反对者,贬官;中立者,降职。
此事从皇上生病时开始,到皇上病重,再到现在,愈演愈烈。如今朝堂上下,再无反对新法的官员在任,全是赞成新法者,或是附庸三王爷、候平磐之徒,或是阿谀奉承之辈。
“二分息也不算多,我估摸着连本带息不成问题,就借贷了官府一石种粮。”船家满布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和苦笑,“谁也没有想到,来年确实是大丰收了,但官府明明说是二分息,却巧立名目,算来算去,最终变成了四分息。再外加各种繁多的不知名费用,折算下来,一石种粮连本带息变成了三石,借一还三,谁还得起?
“去年秋种时,我索性不向官府借贷了。不想官府找上门来,强行让我借贷,而且一借就是十石。嘿嘿,今年秋收时,一共收了二十多石粮食,按借一还三还,以为再向邻居借上十石就够还官府了,可不知官府怎么又多算了一些名目进去,要还四十石才够。卖了我小老儿也拿不出这么多粮食,最后只好将土地卖掉才还清了官府借贷。”船家悲凉地干笑几声,几滴浑浊的眼泪流了下来,“没想到小老儿老实巴交一辈子,省吃俭用,节俭持家,最后竟竹篮打水一场空,落了个无立锥之地的下场,要是没有借贷,我还有十几亩薄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稳自在,哪里像现在一般住在船上,漂泊不定……”
“客官方才看到的城外百姓,都是因为还不起官府借贷而卖地卖房的百姓。”婆婆一边收拾碗筷一边说道,“上任知县郝海记是个好官,人太好了被人欺负,官太好了也被官欺负,听说他总是被县丞许和光压一头,什么事都听从许和光的摆布。县丞官儿比县尊小,为什么县尊要听县丞的话?”
夏祥心情有几分沉重。对农户来说,土地就是命根子,失去土地的农户就如漂泊不定的浮萍。孟子说,“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新法的初衷本是富国强民,结果却成了官吏鱼肉百姓的理由,候相公未必不知新法在推行之中的真相,却故意隐瞒皇上,声称新法在各地深受百姓爱戴和拥护,并且为朝廷增收了多少税收。多出的税收从何而来?就是眼前船家的血汗,就是城外流离失所的百姓一生的积蓄,就是无数官吏搜刮的民脂民膏!
船靠岸之后,连若涵拿出一张钱引递给船家。
等连若涵几人走后,船家才拿出钱引凑到灯光下看,顿时惊得一屁股坐在了船上。船家睁大一双惊恐的眼睛结结巴巴道:“娘……子,我没看错吧?是不是老眼昏花了?”
婆婆凑过来只看了一眼,也是惊呼一声:“天,一百两,一百两银子!一百两银子够我们吃一辈子了,老头子,我们发财了。”
船家愣了一会儿,“扑通”一声跪倒在船头,朝连若涵几人消失的方向望空而拜:“菩萨保佑大善人大富大贵,一生平安。”
娘子请了。”
婆婆慈祥一笑:“真是一对玉人,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小娘子,你家官人眉目俊朗,谈吐有清贵之气,以后必定大富大贵。你是有福的人。”
连若涵俏脸一红:“老人家,他不是我家官人,只是友人。”
“友人?”婆婆上下打量夏祥几眼,又以一副过来人的口吻语重心长地说道,“我说小娘子,不是我多嘴,这么好的郎君,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到了。我识人无数,长了一双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小郎君非同寻常。”
“老人家,你从哪里看出他非同寻常了?”连若涵很是惊奇,一个普通的船家,怎会一眼看出夏祥并非常人?莫非她是隐藏在民间的高人?
夏祥见连若涵信以为真,不由得笑了:“船家不过是见我面善,随口一说,你却信了,连小娘子,你也太过轻信于人了。”
婆婆却不满地说道:“小郎君,你当我是信口开河不是?你却错了,我不是乱说话的人,也不会为了讨几文赏钱去夸客官。我说的是真心话,这位小郎君天庭饱满,双眼有神,浓眉大眼,耳轮圆润,一看就是富贵之相。而且小郎君举止谈吐,很有儒雅之气,又龙行虎步,是出将入相的大人物。”
“哈哈……”夏祥哈哈大笑,随手扔出一两银子,“多谢婆婆美言,日后我若是真富贵了,肯定不会忘记婆婆今日的赞美。”
说是不要赏钱,婆婆却身手敏捷地接过银子,喜笑颜开:“看,我没说错吧?小郎君出手大方,为人豪爽,以后想不富贵都难。快,快吃饭了,要不饭菜就凉了。”
连若涵哑然失笑,原来婆婆还真是为了赏钱,她不由得摇了摇头,心想,夏祥从京城到县城,从高官到百姓,应付自如,倒还真是一个奇才。不过她还是忍不住暗中又打量夏祥几眼,心中奇怪,夏祥儒雅之气倒是有了,龙行虎步却没看出来,倒是走路确实四平八稳。
船家却是摇头叹息一声:“娘子,我说过多少次了,我们只当船公也够吃穿了,虽然不种地没有了收成,也饿不死,不必再向客官讨要赏钱。”
婆婆唯恐夏祥收回赏钱,忙将银子收了起来:“你一个老汉懂得什么?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就凭你摇船,一天赚不了几文,吃穿是刚刚够用,万一有个病有个灾的,可怎么办?这位客官是富贵之人,一两银子不过是皮毛,对我们来说却是省吃俭用半年的家用了。”
夏祥和连若涵坐下吃饭,令儿在一旁侍候。
烙饼虽不精致,却是传统手法烙制,
油不多,却香味扑鼻,夏祥吃得不亦乐乎,又夹了几根咸菜,更是赞不绝口:“不错,美味无比。”
连若涵小声笑道:“别忘了你是堂堂的一县之尊,一张烙饼就如此满足?”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夏祥大口咬了一口饼,又喝了一口粥,放下筷子,问船家,“船家,为什么不种地了?”
此时天色已然完全黑了下来,远处黑黑的一片,看不分明,却依稀可见是树林、农田,再远处是高大的城门,城门之上,灯火通明。
船家开始掉头,说道:“客官,再往前就离县城越来越远了……本来我家里还有十几亩地,土地也非常肥沃,每年收成还不错。前年大旱,颗粒无收,还好大前年的收成足,多吃一年也不成问题。官府出面说,可以从官府借贷种粮或是青苗,待来年有了收成,再按收息二分结算……”
夏祥暗暗点头,此法名为新法,正是候平磐力推的改革措施之一,也是他之所以被皇上重用的倚仗。新法本意是百姓不用增加赋税而国库充足,在各地由官府出面修建粮仓储粮,可以在丰年时适当抬高价格籴米,防止谷贱伤农;在荒年适量降低价格粜米,平抑物价,拯济百姓,防止谷贵死农。
夏祥一路从京城南下,途经几个州县,见过大片荒芜的田地以及流离失所的农户,对候相公的新法在民间的推行有了更强烈而直观的认识。
平心而论,夏祥对新法的推行并不赞成,尤其是新法自推行以来,支持新法者被候相公视为同党,反对新法者被列入异类,同党升迁,异类贬谪,一时朝堂上下党同伐异,围绕新法分裂为支持者和反对者两大阵营。两大阵营互相攻击,各自为政,导致朝堂之上一片混乱,就连皇上也压制不住两派争吵不休的声音。
后来皇上病重,不理朝政之后,三王爷代持朝政,和候平磐联手,大刀阔斧地打击反对新法的官员。全盘反对者,直接罢官;部分反对者,贬官;中立者,降职。
此事从皇上生病时开始,到皇上病重,再到现在,愈演愈烈。如今朝堂上下,再无反对新法的官员在任,全是赞成新法者,或是附庸三王爷、候平磐之徒,或是阿谀奉承之辈。
“二分息也不算多,我估摸着连本带息不成问题,就借贷了官府一石种粮。”船家满布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和苦笑,“谁也没有想到,来年确实是大丰收了,但官府明明说是二分息,却巧立名目,算来算去,最终变成了四分息。再外加各种繁多的不知名费用,折算下来,一石种粮连本带息变成了三石,借一还三,谁还得起?
“去年秋种时,我索性不向官府借贷了。不想官府找上门来,强行让我借贷,而且一借就是十石。嘿嘿,今年秋收时,一共收了二十多石粮食,按借一还三还,以为再向邻居借上十石就够还官府了,可不知官府怎么又多算了一些名目进去,要还四十石才够。卖了我小老儿也拿不出这么多粮食,最后只好将土地卖掉才还清了官府借贷。”船家悲凉地干笑几声,几滴浑浊的眼泪流了下来,“没想到小老儿老实巴交一辈子,省吃俭用,节俭持家,最后竟竹篮打水一场空,落了个无立锥之地的下场,要是没有借贷,我还有十几亩薄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稳自在,哪里像现在一般住在船上,漂泊不定……”
“客官方才看到的城外百姓,都是因为还不起官府借贷而卖地卖房的百姓。”婆婆一边收拾碗筷一边说道,“上任知县郝海记是个好官,人太好了被人欺负,官太好了也被官欺负,听说他总是被县丞许和光压一头,什么事都听从许和光的摆布。县丞官儿比县尊小,为什么县尊要听县丞的话?”
夏祥心情有几分沉重。对农户来说,土地就是命根子,失去土地的农户就如漂泊不定的浮萍。孟子说,“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新法的初衷本是富国强民,结果却成了官吏鱼肉百姓的理由,候相公未必不知新法在推行之中的真相,却故意隐瞒皇上,声称新法在各地深受百姓爱戴和拥护,并且为朝廷增收了多少税收。多出的税收从何而来?就是眼前船家的血汗,就是城外流离失所的百姓一生的积蓄,就是无数官吏搜刮的民脂民膏!
船靠岸之后,连若涵拿出一张钱引递给船家。
等连若涵几人走后,船家才拿出钱引凑到灯光下看,顿时惊得一屁股坐在了船上。船家睁大一双惊恐的眼睛结结巴巴道:“娘……子,我没看错吧?是不是老眼昏花了?”
婆婆凑过来只看了一眼,也是惊呼一声:“天,一百两,一百两银子!一百两银子够我们吃一辈子了,老头子,我们发财了。”
船家愣了一会儿,“扑通”一声跪倒在船头,朝连若涵几人消失的方向望空而拜:“菩萨保佑大善人大富大贵,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