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旧客告别与新客来访 (1/2)
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十九章 旧客告别与新客来访
爱德华在巴顿乡舍待了一个星期。达什伍德太太热切地挽留他多住一些时日。可是他好像一心想跟自己过不去似的,偏偏在与朋友们相处得最为愉快的时候,执意要走。最后两三天,他的情绪虽说仍旧时好时坏,却有很大改观——他越来越喜欢这幢房子及周围的环境——每当提起要离开了,他总要叹口气,声称他的时间完全是空闲着的,甚至怀疑走后不知道要去哪里,但他还是要走。他感觉从来没有哪个星期过得这么快——他简直不敢相信已经过去了。他反反复复地这么说着,还说了其他一些话,表明他感情的变化和言行的矛盾。他在诺兰庄园住得并不愉快,而且他又讨厌住在城里,可是他这一走,不是去诺兰庄园,就是去伦敦。他对她们的一片真情感到无比珍惜,跟她们待在一起是他最大的幸福。然而,一周过去他还是要走,尽管她们一再挽留,而他本人也不情愿离开,而且他没有任何时间限制。
埃莉诺把他这些奇怪的行动完全归咎于他的母亲。使她感到庆幸的是,他能有这样一位母亲,虽然自己不怎么了解她的脾性,但是爱德华那里一有什么莫名其妙的事情,都可以从他母亲那里找到原因。不过,虽然她失望、苦恼,有时还为他对自己的反复无常而生气,但是一般说来,她对他的行为总是坦率地加以开脱,宽宏大量地为之辩解。想当初,她对威洛比就曾这样宽厚体谅过,不过那是在她母亲的劝说之下,而且这种态度的转变要比这费劲多了。爱德华的情绪低落、不够坦率和反复无常,他之所以有这些表现,大家往往认为这是因为他母亲不能使他自立导致的,而他对费拉斯太太的脾气和打算了解得越多,他便越不自在。他才住了这么几天就一味地坚持要走,其原因同样在于他不能随心所欲,在于他不得不顺从他母亲的意志。责任与意愿之间,父母与儿女之间的矛盾,自古就有,且根深蒂固,实属万恶之源。她很想知道,哪年哪月这些纠葛才能消失,这种对抗什么时候能休止——费拉斯太太什么时候能转变态度,她儿子什么时候能得到自由和幸福。不过,这都是些痴心妄想,为了安慰自己,她不得不转而重新相信爱德华对她一片钟情,回想起他在巴顿逗留期间,在神色和言谈上对她流露出来的任何一点儿爱慕之情,特别是那经常绕在他手指上的让人喜气洋洋的爱情标志,更加成了她的慰藉。
最后一个早晨,大家在一起吃早饭时,达什伍德太太说:“爱德华,我觉得,你若是有个职业干干,给你的计划和行动增添点兴味,那样你就会变得更快乐的。的确,这会给你的朋友们带来某些不便——你将不可能把很多时间花在他们身上。不过,”她微笑地说,“这一点起码对你会大有裨益——就是你离开他们时就能知道往哪里去了。”
“说实在的,”爱德华回答说,“你说的这个问题我的确考虑了好久。我没有必要的事务缠身,没有职责要我履行,也不能使我获得一点儿自立,这无论在过去、现在或将来,永远是我的一大不幸。可是,遗憾的是,由于我自己和亲友们的挑剔,使我落到现在这个样子,变成一个游手好闲、不能自立的人。在选择职业上我们从来就不能达成一致的意见。我一直喜爱牧师这个职务,现在仍然如此。可是我家里的人觉得那不够时髦。他们建议我参加陆军,那对我来说,又有点时髦过头了,非我所能。做律师被认为是很体面的职业。不少年轻人在法学协会里设有办公室,经常出入于上流社会,乘着十分时髦的双轻便马车在城里兜来兜去。但是我不想做律师,即使像我家里人希望的那样去研究一下法律的皮毛理论,我也不愿意。至于海军,那倒挺时髦的,可是当这件事第一次提到议事日程上时,我已经年龄太大了。最后,因为没有必要让我非找个职业不可,因为我身上穿不穿红制服指英国军队的传统服装。都会同样可以漂漂亮亮的,照样可以很奢华,于是,总体来说,闲散无事便是最为有利、最为体面的。一般说来,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并不想忙忙碌碌的,朋友们都劝我什么事情也不用干,我哪能拒不接受呢?于是我被送进牛津大学,从此便真的无所事事了。”
“我想,这就会带来一个后果,”达什伍德太太说,“既然游手好闲并没有促进你的幸福,你要培养你的儿子和卢梅拉英国作家理查德?格雷夫斯(1715—1804)的长篇小说《沮丧隐士科卢梅拉》中的主人公,他让儿子们跟一个多面手学生意,以便使他的孩子们不像他本人那样过着单调无聊的生活。的儿子一样,从事许多工作、许多职业和许多行业。”
“我要把他们培养得越不像我越好,”他带着一本正经的口气说道,“在感情上、行动上、身份上,一切都不像我。”
“好啦,好啦,爱德华,这只不过是你目前一时意气消沉的结果。你心情抑郁,以为凡是和你不一样的人一定都很幸福。可是你别忘了,有时候跟朋友们离别,这种痛苦也是谁都感觉得到的,不管他们的教养和地位如何。你要
看到自己的幸福呀。你只需要有耐心——或者说得动听一些,应该叫希望吧。你渴望独立,你母亲总有一天会成全你的。这是她的义务,现在是,将来也是。过不了多久,她就不会把让你抑郁不乐地虚度青春视为她的幸福了。几个月的工夫就会带来很大的变化的!”
“依我看,”爱德华回答,“再过多少个月也不会给我带来任何好处。”
他的这种沮丧心情虽然难以让达什伍德太太感同身受,但在接踵而来的分别之际,他却给她们大家带来了更多的痛苦。特别是对埃莉诺来说,他给她留下的痛苦,需要她付出很大努力、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加以克服。不过,她决心克制住这种感情,在爱德华走后一定不要表现出比其他人更难过的样子,所以她并没有采取玛丽安在同样心境下采取的办法:一个人寻求安静,无所事事地孤独着或闲逛着,结果搞得越来越伤心。她们的目标不同,方法也各异,但同样都达到了各自的目的。
爱德华一走,埃莉诺便坐到画桌前,整天不停地忙了起来,既不主动提起他的名字,也不有意避而不提,对于家里的日常事务几乎跟往常一样照料着。她这样做虽说并不能减少她的痛苦,但至少没有使痛苦无谓地增强,因此她给母亲和妹妹们免除了不少忧虑。
就如同她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未必有多么不得体一样,玛丽安认为,姐姐的行为即使与她的行为截然相反,也不见得值得称赞。她觉得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不是自我克制:如果感情强烈的话,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心情镇定的话,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她不敢否认她姐姐的心情确实是镇定的,因此姐姐的感情一定是淡漠的,虽然她羞于承认这一点。她自己感情之强烈,已表现得十分明显,所以难免对姐姐产生这样的判断,这种判断让她有些懊恼,因为她仍然喜爱和尊重自己的姐姐呀。
埃莉诺虽然没有把自己同家里的人隔离开来,没有刻意避开她们,离开屋子独自走出家门,也没有彻夜不眠地冥思苦想,可是她每天都有些空闲时间思念一番爱德华,回顾一下他的一举一动,而且在不同的时间,由于心境不同,她对他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时温柔,有时怜惜,有时赞同,有时责怪,有时疑虑,真是应有尽有。也有一些时候,要不是因为母亲和妹妹们不在跟前,至少是因为她们在忙碌什么要紧事,所以不能与她交谈,那么在这种孤独的状态下,她的心思就会充分显现出来。她的思想必然要自由驰骋,不过她也不会往别处去想。那些与她切身有关的问题,前前后后的情景都总会浮现在她的面前,引起她的注意,激起她的回想、遐想和幻想。
爱德华离开不久的一天早晨,她正坐在画桌前出神,不料来了客人,打断了她的沉思。碰巧只有她... -->>
第十九章 旧客告别与新客来访
爱德华在巴顿乡舍待了一个星期。达什伍德太太热切地挽留他多住一些时日。可是他好像一心想跟自己过不去似的,偏偏在与朋友们相处得最为愉快的时候,执意要走。最后两三天,他的情绪虽说仍旧时好时坏,却有很大改观——他越来越喜欢这幢房子及周围的环境——每当提起要离开了,他总要叹口气,声称他的时间完全是空闲着的,甚至怀疑走后不知道要去哪里,但他还是要走。他感觉从来没有哪个星期过得这么快——他简直不敢相信已经过去了。他反反复复地这么说着,还说了其他一些话,表明他感情的变化和言行的矛盾。他在诺兰庄园住得并不愉快,而且他又讨厌住在城里,可是他这一走,不是去诺兰庄园,就是去伦敦。他对她们的一片真情感到无比珍惜,跟她们待在一起是他最大的幸福。然而,一周过去他还是要走,尽管她们一再挽留,而他本人也不情愿离开,而且他没有任何时间限制。
埃莉诺把他这些奇怪的行动完全归咎于他的母亲。使她感到庆幸的是,他能有这样一位母亲,虽然自己不怎么了解她的脾性,但是爱德华那里一有什么莫名其妙的事情,都可以从他母亲那里找到原因。不过,虽然她失望、苦恼,有时还为他对自己的反复无常而生气,但是一般说来,她对他的行为总是坦率地加以开脱,宽宏大量地为之辩解。想当初,她对威洛比就曾这样宽厚体谅过,不过那是在她母亲的劝说之下,而且这种态度的转变要比这费劲多了。爱德华的情绪低落、不够坦率和反复无常,他之所以有这些表现,大家往往认为这是因为他母亲不能使他自立导致的,而他对费拉斯太太的脾气和打算了解得越多,他便越不自在。他才住了这么几天就一味地坚持要走,其原因同样在于他不能随心所欲,在于他不得不顺从他母亲的意志。责任与意愿之间,父母与儿女之间的矛盾,自古就有,且根深蒂固,实属万恶之源。她很想知道,哪年哪月这些纠葛才能消失,这种对抗什么时候能休止——费拉斯太太什么时候能转变态度,她儿子什么时候能得到自由和幸福。不过,这都是些痴心妄想,为了安慰自己,她不得不转而重新相信爱德华对她一片钟情,回想起他在巴顿逗留期间,在神色和言谈上对她流露出来的任何一点儿爱慕之情,特别是那经常绕在他手指上的让人喜气洋洋的爱情标志,更加成了她的慰藉。
最后一个早晨,大家在一起吃早饭时,达什伍德太太说:“爱德华,我觉得,你若是有个职业干干,给你的计划和行动增添点兴味,那样你就会变得更快乐的。的确,这会给你的朋友们带来某些不便——你将不可能把很多时间花在他们身上。不过,”她微笑地说,“这一点起码对你会大有裨益——就是你离开他们时就能知道往哪里去了。”
“说实在的,”爱德华回答说,“你说的这个问题我的确考虑了好久。我没有必要的事务缠身,没有职责要我履行,也不能使我获得一点儿自立,这无论在过去、现在或将来,永远是我的一大不幸。可是,遗憾的是,由于我自己和亲友们的挑剔,使我落到现在这个样子,变成一个游手好闲、不能自立的人。在选择职业上我们从来就不能达成一致的意见。我一直喜爱牧师这个职务,现在仍然如此。可是我家里的人觉得那不够时髦。他们建议我参加陆军,那对我来说,又有点时髦过头了,非我所能。做律师被认为是很体面的职业。不少年轻人在法学协会里设有办公室,经常出入于上流社会,乘着十分时髦的双轻便马车在城里兜来兜去。但是我不想做律师,即使像我家里人希望的那样去研究一下法律的皮毛理论,我也不愿意。至于海军,那倒挺时髦的,可是当这件事第一次提到议事日程上时,我已经年龄太大了。最后,因为没有必要让我非找个职业不可,因为我身上穿不穿红制服指英国军队的传统服装。都会同样可以漂漂亮亮的,照样可以很奢华,于是,总体来说,闲散无事便是最为有利、最为体面的。一般说来,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并不想忙忙碌碌的,朋友们都劝我什么事情也不用干,我哪能拒不接受呢?于是我被送进牛津大学,从此便真的无所事事了。”
“我想,这就会带来一个后果,”达什伍德太太说,“既然游手好闲并没有促进你的幸福,你要培养你的儿子和卢梅拉英国作家理查德?格雷夫斯(1715—1804)的长篇小说《沮丧隐士科卢梅拉》中的主人公,他让儿子们跟一个多面手学生意,以便使他的孩子们不像他本人那样过着单调无聊的生活。的儿子一样,从事许多工作、许多职业和许多行业。”
“我要把他们培养得越不像我越好,”他带着一本正经的口气说道,“在感情上、行动上、身份上,一切都不像我。”
“好啦,好啦,爱德华,这只不过是你目前一时意气消沉的结果。你心情抑郁,以为凡是和你不一样的人一定都很幸福。可是你别忘了,有时候跟朋友们离别,这种痛苦也是谁都感觉得到的,不管他们的教养和地位如何。你要
看到自己的幸福呀。你只需要有耐心——或者说得动听一些,应该叫希望吧。你渴望独立,你母亲总有一天会成全你的。这是她的义务,现在是,将来也是。过不了多久,她就不会把让你抑郁不乐地虚度青春视为她的幸福了。几个月的工夫就会带来很大的变化的!”
“依我看,”爱德华回答,“再过多少个月也不会给我带来任何好处。”
他的这种沮丧心情虽然难以让达什伍德太太感同身受,但在接踵而来的分别之际,他却给她们大家带来了更多的痛苦。特别是对埃莉诺来说,他给她留下的痛苦,需要她付出很大努力、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加以克服。不过,她决心克制住这种感情,在爱德华走后一定不要表现出比其他人更难过的样子,所以她并没有采取玛丽安在同样心境下采取的办法:一个人寻求安静,无所事事地孤独着或闲逛着,结果搞得越来越伤心。她们的目标不同,方法也各异,但同样都达到了各自的目的。
爱德华一走,埃莉诺便坐到画桌前,整天不停地忙了起来,既不主动提起他的名字,也不有意避而不提,对于家里的日常事务几乎跟往常一样照料着。她这样做虽说并不能减少她的痛苦,但至少没有使痛苦无谓地增强,因此她给母亲和妹妹们免除了不少忧虑。
就如同她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未必有多么不得体一样,玛丽安认为,姐姐的行为即使与她的行为截然相反,也不见得值得称赞。她觉得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不是自我克制:如果感情强烈的话,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心情镇定的话,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她不敢否认她姐姐的心情确实是镇定的,因此姐姐的感情一定是淡漠的,虽然她羞于承认这一点。她自己感情之强烈,已表现得十分明显,所以难免对姐姐产生这样的判断,这种判断让她有些懊恼,因为她仍然喜爱和尊重自己的姐姐呀。
埃莉诺虽然没有把自己同家里的人隔离开来,没有刻意避开她们,离开屋子独自走出家门,也没有彻夜不眠地冥思苦想,可是她每天都有些空闲时间思念一番爱德华,回顾一下他的一举一动,而且在不同的时间,由于心境不同,她对他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时温柔,有时怜惜,有时赞同,有时责怪,有时疑虑,真是应有尽有。也有一些时候,要不是因为母亲和妹妹们不在跟前,至少是因为她们在忙碌什么要紧事,所以不能与她交谈,那么在这种孤独的状态下,她的心思就会充分显现出来。她的思想必然要自由驰骋,不过她也不会往别处去想。那些与她切身有关的问题,前前后后的情景都总会浮现在她的面前,引起她的注意,激起她的回想、遐想和幻想。
爱德华离开不久的一天早晨,她正坐在画桌前出神,不料来了客人,打断了她的沉思。碰巧只有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