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失败秘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平事迹和作品也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我可是喝着地道的绍兴老酒长大的,也实打实地去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也知道阿Q说的“困觉”应该怎么读,也尝过咸亨酒店卖的茴香豆(并不是什么美味)……所以,我必须得出众!
丹姐让我们从《呐喊》里面自己挑一篇小说。我认为凡是大家熟悉基本上都写不出什么新的东西来,很容易跟其他同学的读后感冲突,于是就挑了方言词汇比较多的《风波》。说老实话这篇小说我也是头回看,第一次读完就觉着特别亲切,里面的方言词汇我总会不自觉地用家乡话念出来,然后会心一笑。尤其是那句“入娘的贱胎”,更是让我笑出了猪叫。因为这种突然傻笑的行为,老赵他们一度还认为我是在看网络小说。
对于读后感的写作思路,在读文章之前我也想按照之前《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一样从人名入手,可是后来发现这些“六斤”、“七斤”、“八一”的,根本就没有研究的价值。接着又想写里面的方言,但又感觉有些内容只有自己才懂。于是只好一遍又一遍地读原文。最后临近交稿日期了,不得已从知网上找了些相关文章,汇总了主流观点,再加上点自己的思路勉强凑出了一篇3000字的文章交差了事。没想到就凭着我那点特有的思路,依然得到了丹姐的肯定。
看电影是我们最喜欢的一种上课方式了,什么都不用做,想看就看,不想看就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影响别人就行了,不知不觉间一堂课就过去了。有的时候一部电影太长,下堂课老师还会接着放,聪明的同学自然是“早有准备”,等老师点完名课间休息就开溜。
丹姐给我们放的影片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或者就是能够反映现当代文学发展高度的影视类作品,例如《霸王别姬》、《太阳照常升起》之类的。对于我来说这种影片看一遍也就看个电影情节,至于影片要表达什么根本就看不出来,还不如回寝室看《行尸走肉》、《生化危机》什么的来得刺激。不过既然是在上课,老师让干什么,那我就认真干什么。
临近清明节,丹姐又给我们看了一部《活着》,因为开场有葛大爷,我们一度还以为是一部喜剧片。但随着情节的不断推进,看得我心情越来越沉重,心里就一个想法:富贵这一家怎么这么倒霉啊?后来电影结束,丹姐要求我们写观后感,不过她建议我们去读一读原著,毕竟电影有一些改变。我跟其他同学一样也没怎么当回事,反正电影都看了,再去翻书实在太麻烦了。
后来因为清明节放假,我和老赵也没打算去学车,在寝室待得有些无聊,就一个人去大街上溜达,也算是“踏青”了。正巧路边有家书店,心血来潮就进去看两眼。看着看着就想起了丹姐上课说的话,我拒绝了工作人员“热情”的帮助,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活着》这本书。我拿起书掂量了一下,发现并没有像我以前看的《鬼吹灯》一样厚实,想着一个清明假期肯定能看完,于是买了书就回寝室看了起来。
小说这东西一旦读上就会停不下来,因为这本书本来字数也少,很快我就看完了第一遍。因为有了先前电影的铺垫,所以心情谈不上悲伤,但总归还是有些压抑的。接着我又开始看第二遍,这回是带着写观后感的目的,所以看得比较仔细,这也让我发现了这部小说让我压抑的一个重要因素:完美的家珍。
家珍出身于有钱人家,年轻时长得漂亮,而且还念过书,除此之外,作者还赋予了她中国传统妇女所有的优秀品质:聪明、勤劳、能干以及不离不弃。整本书我都没见过家珍对福贵说过一句“我爱你”之类之类的话,但是她用行动证明了什么叫“不离不弃”。福贵输光了家产,家珍只是说“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如果当初家珍随着父亲的意愿没有回到福贵身边,那么至少她能过上不错的生活,不用天天忙里忙外,直至病倒。但是家珍没有这么做,生下有庆后不久家珍就回到了福贵的身边,与他同甘共苦。
家珍也一度成为我对于自己未来妻子的幻想对象。
丹姐的教学方法让我对于现当代文学有了极大的改观,尤其是当自己后来遭遇一些事情后再去读自己曾经学过的文章,突然就会产生共鸣。也许这就是所谓“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吧。
平事迹和作品也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我可是喝着地道的绍兴老酒长大的,也实打实地去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也知道阿Q说的“困觉”应该怎么读,也尝过咸亨酒店卖的茴香豆(并不是什么美味)……所以,我必须得出众!
丹姐让我们从《呐喊》里面自己挑一篇小说。我认为凡是大家熟悉基本上都写不出什么新的东西来,很容易跟其他同学的读后感冲突,于是就挑了方言词汇比较多的《风波》。说老实话这篇小说我也是头回看,第一次读完就觉着特别亲切,里面的方言词汇我总会不自觉地用家乡话念出来,然后会心一笑。尤其是那句“入娘的贱胎”,更是让我笑出了猪叫。因为这种突然傻笑的行为,老赵他们一度还认为我是在看网络小说。
对于读后感的写作思路,在读文章之前我也想按照之前《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一样从人名入手,可是后来发现这些“六斤”、“七斤”、“八一”的,根本就没有研究的价值。接着又想写里面的方言,但又感觉有些内容只有自己才懂。于是只好一遍又一遍地读原文。最后临近交稿日期了,不得已从知网上找了些相关文章,汇总了主流观点,再加上点自己的思路勉强凑出了一篇3000字的文章交差了事。没想到就凭着我那点特有的思路,依然得到了丹姐的肯定。
看电影是我们最喜欢的一种上课方式了,什么都不用做,想看就看,不想看就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影响别人就行了,不知不觉间一堂课就过去了。有的时候一部电影太长,下堂课老师还会接着放,聪明的同学自然是“早有准备”,等老师点完名课间休息就开溜。
丹姐给我们放的影片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或者就是能够反映现当代文学发展高度的影视类作品,例如《霸王别姬》、《太阳照常升起》之类的。对于我来说这种影片看一遍也就看个电影情节,至于影片要表达什么根本就看不出来,还不如回寝室看《行尸走肉》、《生化危机》什么的来得刺激。不过既然是在上课,老师让干什么,那我就认真干什么。
临近清明节,丹姐又给我们看了一部《活着》,因为开场有葛大爷,我们一度还以为是一部喜剧片。但随着情节的不断推进,看得我心情越来越沉重,心里就一个想法:富贵这一家怎么这么倒霉啊?后来电影结束,丹姐要求我们写观后感,不过她建议我们去读一读原著,毕竟电影有一些改变。我跟其他同学一样也没怎么当回事,反正电影都看了,再去翻书实在太麻烦了。
后来因为清明节放假,我和老赵也没打算去学车,在寝室待得有些无聊,就一个人去大街上溜达,也算是“踏青”了。正巧路边有家书店,心血来潮就进去看两眼。看着看着就想起了丹姐上课说的话,我拒绝了工作人员“热情”的帮助,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活着》这本书。我拿起书掂量了一下,发现并没有像我以前看的《鬼吹灯》一样厚实,想着一个清明假期肯定能看完,于是买了书就回寝室看了起来。
小说这东西一旦读上就会停不下来,因为这本书本来字数也少,很快我就看完了第一遍。因为有了先前电影的铺垫,所以心情谈不上悲伤,但总归还是有些压抑的。接着我又开始看第二遍,这回是带着写观后感的目的,所以看得比较仔细,这也让我发现了这部小说让我压抑的一个重要因素:完美的家珍。
家珍出身于有钱人家,年轻时长得漂亮,而且还念过书,除此之外,作者还赋予了她中国传统妇女所有的优秀品质:聪明、勤劳、能干以及不离不弃。整本书我都没见过家珍对福贵说过一句“我爱你”之类之类的话,但是她用行动证明了什么叫“不离不弃”。福贵输光了家产,家珍只是说“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如果当初家珍随着父亲的意愿没有回到福贵身边,那么至少她能过上不错的生活,不用天天忙里忙外,直至病倒。但是家珍没有这么做,生下有庆后不久家珍就回到了福贵的身边,与他同甘共苦。
家珍也一度成为我对于自己未来妻子的幻想对象。
丹姐的教学方法让我对于现当代文学有了极大的改观,尤其是当自己后来遭遇一些事情后再去读自己曾经学过的文章,突然就会产生共鸣。也许这就是所谓“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