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尘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秋节了,这个举家团圆的日子,对于我这个已经离家八年,一直在外漂泊的人来说已经快没有任何感觉了。在忙碌的生活里,思乡是一件十分奢侈的行为。没有人会从心灵深处轻易触及这个话题,以至于在中秋节重拾起思乡的我显得如此的生疏,笨拙。
在外久了,总免不了有人问打算回国吗?在外面的生活怎么样啊?有的人会说,真是羡慕啊,国外的生活自由自在,丰富多彩吧。也有人会说,30了,一个女人一个人在外漂荡个什么劲儿啊。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苦笑,他们说得都对,一个人在外面的生活即孤独又精彩。也许就是这纠缠不清的感觉让许多人着迷,所以无法停下流浪的步伐。
以前的我是个脆弱的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像一朵娇嫩的小花,经不得半点风雨。甚至到了大学的时候,在宿舍里和同学发生摩擦之后,打电话回家,一听到妈妈的声音,眼泪珠子就会立马噼里啪啦的掉下来了。大学毕业的时候母亲去世了,我一个人背着行李来到新加坡留学。再没有人可以在我受委屈的时候,任我哭诉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异乡的夜晚,独自惶恐的面对突如其来的成长,不知所措的哭泣。我想那段时间我把一生的眼泪都流完了,在泪水的洗礼下,我终于慢慢学会淡定从容的面对人生。的确,当一个人经历多了,不再容易有什么事让人哭泣了,所幸的是还是有那么多的事可以让人欢笑。曾经无数次流着泪告诉自己不要再轻易流泪,要把欢乐带给自己和别人,现在终于可以做到了。
刚刚从国内出来的人容易走两个极端。一个是拼命的想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这个事实。不结交中国朋友,不接触任何与中文,中国相关的东西,只是想着要尽快融入这个新的国家。有的甚至提起中国的什么都是一脸的鄙夷。另一个极端是拼命的提醒着自己是中国人的这个事实。我当时走的是后面的这个极端。我不看当地的报纸,电视,只上中文的网站。所有的朋友还是中国人,我们一起谈论中国发生的事情,一起嘲笑新加坡如沙漠一样的文化,新加坡人的胆小和循规蹈矩。一听到有人说中国的不好,就马上跳起来要和人决斗。我生活在新加坡,却仿佛还是生活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我做梦都是在中国的生活,和家人,大学中学的同学在一起。我固执的坚守的自己的梦境,不断的提醒自己拒绝着这个城市。我像游魂一样的在这个城市飘荡,居住在这个城市,却和她毫无关联。每次从国内回到这个城市,我都会觉得奇怪,自己为什么要到这里生活,这个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的城市到底和我有什么关系。
远离自己熟悉的家园,生活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无法排解的孤独感。无论是努力的学习新的文化,还是拼命的维持着旧的联系,其实都是从心底里期望得到某个群体的认同,找到自己的归属。可是,无论怎样努力,却永远摆脱不了那种处于文化夹缝的尴尬。
记得在一次去美国的飞机上,遇到一个美籍华人。说起在美国长大的感受,他说生活在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群当中的感觉很奇怪,仿佛永远无法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长大之后,终于有机会可以回到中国,他非常兴奋,终于可以回家了。可是真的到了中国,他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是和别人不一样。
一直记得他说话的时候,神情里淡淡的无奈还有一点点的自嘲。这种没有归属的感觉让很多人的心一直在漂泊,无论最终选择回到故土还是定居在新的城市,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家到底在哪里。
前一段时间在纽约见了近十年没有联络的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到了美国,她选择的生活方式比较接近第一个极端。为了学好英语,她基本不接触中文的东西,电视,报纸,电影全部是英文的,直到有一天一看到英文的东西就从心底里觉得厌烦。在美国生活了7年,从法律学校毕业,找到了一份政府的工作的她,开始不可抑制的思念自己的故乡。除了一口越说越地道的东北话,她也开始在美国纽约的一个教堂开办附属的华文学校,教那些第二代移民的中国孩子自己的母语。
>
中秋节了,这个举家团圆的日子,对于我这个已经离家八年,一直在外漂泊的人来说已经快没有任何感觉了。在忙碌的生活里,思乡是一件十分奢侈的行为。没有人会从心灵深处轻易触及这个话题,以至于在中秋节重拾起思乡的我显得如此的生疏,笨拙。
在外久了,总免不了有人问打算回国吗?在外面的生活怎么样啊?有的人会说,真是羡慕啊,国外的生活自由自在,丰富多彩吧。也有人会说,30了,一个女人一个人在外漂荡个什么劲儿啊。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苦笑,他们说得都对,一个人在外面的生活即孤独又精彩。也许就是这纠缠不清的感觉让许多人着迷,所以无法停下流浪的步伐。
以前的我是个脆弱的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像一朵娇嫩的小花,经不得半点风雨。甚至到了大学的时候,在宿舍里和同学发生摩擦之后,打电话回家,一听到妈妈的声音,眼泪珠子就会立马噼里啪啦的掉下来了。大学毕业的时候母亲去世了,我一个人背着行李来到新加坡留学。再没有人可以在我受委屈的时候,任我哭诉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异乡的夜晚,独自惶恐的面对突如其来的成长,不知所措的哭泣。我想那段时间我把一生的眼泪都流完了,在泪水的洗礼下,我终于慢慢学会淡定从容的面对人生。的确,当一个人经历多了,不再容易有什么事让人哭泣了,所幸的是还是有那么多的事可以让人欢笑。曾经无数次流着泪告诉自己不要再轻易流泪,要把欢乐带给自己和别人,现在终于可以做到了。
刚刚从国内出来的人容易走两个极端。一个是拼命的想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这个事实。不结交中国朋友,不接触任何与中文,中国相关的东西,只是想着要尽快融入这个新的国家。有的甚至提起中国的什么都是一脸的鄙夷。另一个极端是拼命的提醒着自己是中国人的这个事实。我当时走的是后面的这个极端。我不看当地的报纸,电视,只上中文的网站。所有的朋友还是中国人,我们一起谈论中国发生的事情,一起嘲笑新加坡如沙漠一样的文化,新加坡人的胆小和循规蹈矩。一听到有人说中国的不好,就马上跳起来要和人决斗。我生活在新加坡,却仿佛还是生活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我做梦都是在中国的生活,和家人,大学中学的同学在一起。我固执的坚守的自己的梦境,不断的提醒自己拒绝着这个城市。我像游魂一样的在这个城市飘荡,居住在这个城市,却和她毫无关联。每次从国内回到这个城市,我都会觉得奇怪,自己为什么要到这里生活,这个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的城市到底和我有什么关系。
远离自己熟悉的家园,生活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无法排解的孤独感。无论是努力的学习新的文化,还是拼命的维持着旧的联系,其实都是从心底里期望得到某个群体的认同,找到自己的归属。可是,无论怎样努力,却永远摆脱不了那种处于文化夹缝的尴尬。
记得在一次去美国的飞机上,遇到一个美籍华人。说起在美国长大的感受,他说生活在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群当中的感觉很奇怪,仿佛永远无法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长大之后,终于有机会可以回到中国,他非常兴奋,终于可以回家了。可是真的到了中国,他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是和别人不一样。
一直记得他说话的时候,神情里淡淡的无奈还有一点点的自嘲。这种没有归属的感觉让很多人的心一直在漂泊,无论最终选择回到故土还是定居在新的城市,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家到底在哪里。
前一段时间在纽约见了近十年没有联络的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到了美国,她选择的生活方式比较接近第一个极端。为了学好英语,她基本不接触中文的东西,电视,报纸,电影全部是英文的,直到有一天一看到英文的东西就从心底里觉得厌烦。在美国生活了7年,从法律学校毕业,找到了一份政府的工作的她,开始不可抑制的思念自己的故乡。除了一口越说越地道的东北话,她也开始在美国纽约的一个教堂开办附属的华文学校,教那些第二代移民的中国孩子自己的母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